EN

歌华20年 | “中华的文明——世纪国宝展Ⅱ”

日期:2018年03月15日

2005年4月26日——6月15日,由国家文物局、北京市政府主办,中国文物交流中心、中国国家博物馆、中华世纪坛承办的“中华的文明——世纪国宝展Ⅱ中华世纪坛隆重开幕。

该展是继2001年中华世纪坛首次举办《中华的文明——世纪国宝展》后,于2005年第二次举办国宝展。此次“国宝展Ⅱ”共171个目录216件展品,这些展品汇集了中国15个省市(自治区)近50家文博单位,其中60%国家一级文物。展览规模,体量之大,展品等级,品质之高可谓空前。

图片1.png

           “中华的文明—世纪国宝展Ⅱ中的部分展品

中华的文明—世纪国宝展主要由中国佛教艺术中国考古重要发现两大部分组成,其中的佛教艺术部分,全面、系统地展示中国古代自东汉至宋辽的佛教艺术精品。他们有的是东汉佛教传入时的早期遗物,有的是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经典之作,有的是宋辽时代的艺术珍品。这些珍贵的佛教艺术品曾经历千载风雨而幸存,他们是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,展示了长达一千多年的中国佛教美术宏伟的历史变迁。

中国考古重要发现部分展品,上自中国新石器时代,下至唐代,而大多数是曾经入选中国年度十大重要考古发现的精品,更有一些是2003年经考古发掘新出土的。

展览共分为:“中国佛教艺术展”和“新时期考古新发现”两个部分。“中国佛教艺术展”展出从东汉早期佛教造像,到北宋时期各地出土的佛教艺术精品,基本囊括了汉地佛教艺术的精华。“新时期考古新发现”展出了近年来全国最新的重大的考古发现,例如:安徽凌家滩出土的精美玉器、秦始皇陵周边出土的陶俑、青铜鹤、石盔甲以及陕西眉县发现的青铜器和汉代金缕玉衣等。

展览共有三大看点,首先观众可以透过“宝函”看“舍利”。展品中有14颗舍利,其中一颗为1964年发现于甘肃省大云寺塔基的佛骨舍利,形成于公元649年,这颗舍利被层层包装,身着五件宝函:第一重为铜函,第二重为银椁(一个银质鎏金函),第三重为金棺,第四重为石柙,第五重则为一葫芦状的玻璃函。由于舍利绝对不能取出展示,因此观众只可透过玻璃函观看。

其次观众可以观赏到最好的“金缕玉衣”。于1994年发现于江苏徐州,出土自楚王陵的“金缕玉衣”由4000片和田玉片用1.5公斤金线串成,是我国目前玉质最好的一件,超过之前湖南长沙出土的马王堆“金缕玉衣”。

还有发现于四川省彭山县的青铜“摇钱树”,也在该展中亮相。整棵“摇钱树”残高94厘米左右,底座为陶制,可分拆为树枝、树叶等20多个部分,布展时工作人员要重新“嫁接”成树。因“摇钱树”的材质为青铜,容易被氧化,因此本次展览后这棵“摇钱树”10年内难再公展。

NeoImage_副本1.jpg

中华的文明—世纪国宝展Ⅱ中的部分展品

该展展出期间,中央与首都各主流媒体,《人民日报》、《光明日报》、《中国日报》、《中国文化报》、《中国文物报》、《中国青年报》、新华社、中央电视台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《北京日报》、《北京晚报》、《北京青年报》、《京华时报》;千龙网、新浪网、搜狐网等网络媒体;《文明》、《中国国家地理》、《华夏人文地理》等刊物天津、河北、旅游卫视、东方卫视、凤凰卫视等电视台都对展览做了分别的宣传报道。

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、副局长董保华、北京市副市长张茅等领导与在京观众参观了展览。


返回专题